試問香港廣東話是否發展到一個新的地步嗎?
在教育界人士的眼中,中英夾雜,或在學術上叫“語碼轉換”,從來都被看為較... (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九日)
在教育界人士的眼中,中英夾雜,或在學術上叫“語碼轉換”,從來都被看為較... (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九日)
作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學者,當我們說英語無意地轉回說母語的時候,人們總覺得... (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七日)
當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,除了難度是一個重大的障礙之外,由於英語世界裡有許多人擁有不同的口音、音調和語言程度,說話時... (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)
當我們學習英語時,學習過程中好像永遠都那麼重視會話的方面,相比讀中文時,學習過程中好像... (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五日)
對於在本地學校長大的學生們,由於從小的時候就習慣了學校的傳統學習模式,都是透過... (二零一九年三月一日)
來自英文慣用語“put on your thinking cap”,這句“戴上你的思考帽子”的意思就是認真地... (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)
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,當我們在學習說另一個種族的語言的時候,彷彿在動物世界的... (二零一九年二月十四日)
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,當我們在學習說另一個種族的語言的時候,彷彿在動物世界的... (二零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)
為什麼練習拼寫英文字是那麼重要的?當現時的科技能夠自動幫我們更正英文字,我們究竟再需不需要... (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九日)
為什麼說英語是那麼困難適應的? 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,若我們不活在外國,說英語彷彿是一件... (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一日)
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人,為什麼英文寫作是那麼困難的?來自香港家庭背景或是在香港教育制度之下讀書和考試的同學們,時常都想避免... (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)
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,彷彿出世的時候就已經學懂了英語文法。但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人, 要掌握英語文法不但困難,而且... (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日)
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,這個問題甚於簡單,但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人來說,由於不是在英語環境長大, 要養成閱讀英文書的習慣是... (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一日)
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人來說,學英語的第一個障礙,應該是有自信地把英文字正確發音。本人還記得小的時候,剛剛由香港移民到加拿大... (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九日)
(Stanley Yeung, 10/2/2017)
現今香港的家長總覺得西方教育制度比較優勝。若經濟許可,家長們都會把子女送到外國留學。既然西方教育制度那麼卓越,
為什麼香港不向西方教育制度學習?身為一名香港人,自小就讀香港本地學校至小學二年級,才跟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升讀小學。
正因我接受過兩種不同的教育制度,體會到兩者之間的異同,所以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難忘的經驗。
當時我只得七歲,就被送到外國讀小學,對於我來說猶如一場冒險。每天早上,老師都要求我們圍著一個圈坐在地上,然後問我們
“How has your weekend been?” ,“What did you do this weekend?”。輪到我回答時,我總是充滿恐懼地說“Pass”
(意思:我棄權)。
大家一定認為我當時是不懂得說英語,所以不敢回答。但其實我只是不懂得如何回答,因為香港根本不會有人這麼問。
這正是為什麼香港人與外國人對話時會感到恐懼,不是不懂說英語,而是文化差異問題。
相同的問題發生在我一個加拿大國藉華裔朋友身上。他大學畢業後,來到香港工作。有一次,他在公司跟同事閒聊說
“你今個週末做左咩?”他的同事覺得非常愕然,不知該如何回答。香港人會覺得那不是問候語,而是私人問題。
香港人一般只會說“你食左飯未?”、“近排點呀?”等等。
試想像我們若把西方教育方式灌入香港課室裡,每天早上讓學生圍著一個圈坐在地上,然後問他們“你食左飯未?”、
“近排點呀?”等等,會如何呢?正在看這編文章的你應該覺得十分可笑。因為我們從小就訓練在課室要肅靜,集中聽書,
若套用了這種西方教育方式的話,課室一定會變得天下大亂。西方的教育能推動學生參與,有助於建立對群眾說話的自信心。
反之,香港嚴謹的教育會令學生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和自信。但將西方教育文化灌入香港教育制度中可行嗎?
在考慮這種教育方式能否融入香港教育制度前,我想再與大家分享我在加拿大讀書的另一個經歷。不過,
今次是讓亞洲教育方式灌入西方課室裡。理論上,若一方可以實行的話,另一方應該也可以。我七歲到加拿大時,
由於已經習慣了香港課室規矩,每當聽完老師講書後需要去洗手間時,我總會舉手問老師 “May I go to the washroom?”,
然後老師會說“Yes, you may.”。重複多次後,老師皺著眉頭跟我說“You do not have to ask.”
(意思:若想去洗手間,你根本不用問。)
讀到這裡,相信你現在一定好像那個加拿大老師一樣皺眉頭。課堂上舉手問去廁所,非常正常,不用問老師而自行走出課室,
才是不正常吧?如香港照外國那樣做,一定會變成笑話吧。香港小朋友問老師“May I go to the washroom?”
獲允許後才到洗手間,是代表尊重長輩。而在加拿大,老師不但不對我微笑讚揚我有禮貌,還皺起眉頭,覺得我奇怪。這個經歷,
由於教育方式亦涉及到文化,我們不能任意把某種文化灌入另一種文化。雖然這些經歷,
不是從課堂內容方面探討西方教育與香港教育之差別,但這些經歷體現出不同的文化所創造出不同的學習環境,
培養出學生不同的行為和學習態度。概括來說,我們讀書除了求知識外,遵從紀律和培養良好習慣亦是教育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,
這些對我們的個人發展和成長有巨大的影響。
現今這個世界到底需要什麼人才呢?是擅於表達的人,還是遵守紀律、遵從上師命令的人?我們當然想兩者皆備。
但這就代表我們一定要把西方教育方式灌入香港教育制度嗎?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,若一種教育方式涉及到文化,
要把它灌入另外一個教育制度是十分困難的事情。雖然困難,但不是沒可能。不過,如果香港教育制度要做出如此巨大的變化,
很可能就會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質。目前來說,要彌補香港教育制度的缺陷,我們應該提高香港家長對人文科目的認識,
讓他們的孩子多接觸這類科目,從而讓孩子將來成為敢於表達、能言善辯的生力軍。
(作者,日期)
這篇短文還未完成。若你對這題目有什麼看法,請 發給我電郵。
(作者,日期)
這篇短文還未完成。若你對這題目有什麼看法,請 發給我電郵。
(作者,日期)
這篇短文還未完成。若你對這題目有什麼看法,請 發給我電郵。
(作者,日期)
這篇短文還未完成。若你對這題目有什麼看法,請 發給我電郵。